•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聊大要闻
分享到

【大众日报】聊大思政课是这样“圈粉”的

  • 时间 :2019-06-13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 来源 : 校报
  • 作者 : 王秀清 张萍 方婧

  【编者按】6月13日,《大众日报》19版头条刊发我校思政教学工作通讯《聊大思政课是这样“圈粉”的》,生动介绍了我校思政课教学的推磨教学模式、“262”模式、集体备课+督导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推磨教学模式、“262”模式、集体备课+督导……

  聊大思政课是这样“圈粉”的

  “有声有色”“贴近生活”“引人深思”……这是聊城大学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学生们说,通过思政课他们不仅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学会了理性思考,也读懂了中国,认识了世界。

  推磨教学模式:不让学生审美疲劳

  采访聊城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时,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学期一门课可以见到三个不同的老师,一人负责一个模块,不同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直呼:“终于不会审美疲劳了!”

  从2013年起,聊城大学就改变了“一门思修课只有一个老师”的传统。华敏老师作为教研室主任,带领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将教材划分为三个模块——思想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老师们各自负责一个模块,轮流给不同学院的学生上课。

  但老师长期耕作于某一模块,对整个教材把握不到位,怎么办?他们及时反思,开始轮换模块,这学期讲思想教育,下学期就讲法律教育,依次循环。

  “这种专题推磨教学模式法对学生、老师都有益。学生们能体验到多位老师的讲课风格,开阔视野;老师们也能集中精力深耕细作、精心备课,这样一来,讲得更深也讲得更透。”华老师说。

  “262”模式:让学生理性看世界

  在聊城大学,思政课不再是“水课”“睡课”,这与一大批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严肃的课程,杨守宝老师却把它上得总是座无虚席。每次,学生们都要早早赶到教室,以免找不到座位。还有不少其他教室的学生来蹭课:“老师,我听完时评就走。”这得益于杨守宝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同学们,这几天大家都看了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新闻,但是网络上却出现了不合时宜的‘幸灾乐祸’,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杨守宝的课总以“一周时评”开场,这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环节。

  以正确舆论导向为青年学生“立德铸魂”,是思政课的使命和任务。杨守宝推出“262”课堂教学模式,即“20分钟一周时评+60分钟理论精讲+20分钟提问交流”。

  “时评”让课堂连上了社会,“交流”让课堂通向了头脑,而“理论精讲”成为课堂的定海神针。

  “同学们囿于信息量的有限和思考的浅显,容易片面,甚至偏激,‘一周时评’就是要以‘比新闻深一度’的讲解,理论化的时事分析,教给学生观察世界、认知世界的视角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杨守宝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因素,教学生正确看新闻,让学生在反思中扛起社会责任,实现了舆论引导与政治教育的结合。

  “中国梦如何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能引发世界共鸣?”……“理论精讲”冒着热气的讲授,不仅让理论解冻,更让学生们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爱上中国,“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被夯实。

  学生“不会提问”是课堂教学常常遇到的问题。20分钟提问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嘴巴。学生们参与讨论、探究、质疑和争论,开放性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学生们思政课的“参与感”“获得感”随之提升。

  学生们说:“杨老师的课不仅有意思,无形中还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价值观,教会我们客观理性看世界。”这种更有深度的讲解、更有新意的传授,赢得了学生们的很多共鸣。

  传帮带:青年教师接续“金课”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在聊城大学思政课讲台上,青蓝相继老带新,一批批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黄昊回忆说:“刚入教时,全国师德标兵李海英老师的一堂示范课,令我终生难忘。”“好的思政课就该这样上!”从此,黄昊就经常来到李海英等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艺。

  老教师们一堂堂地示范,一对一地点拨、指导,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与青年教师分享;青年教师们边学边悟,铆足劲儿比学赶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

  红歌导入、诗词穿插、情境再现,如今,那个在讲台上略显青涩的黄昊已经把思政课讲得形式活泼、内涵深远、激情澎湃,成功捧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黄昊还把讲台从课堂搬到了社团,他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新民学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演讲、知识竞答、主题征文等团内外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将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传遍了校园。

  “网红”老师张孟民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是聊城大学响当当的“口碑课”,他的金句妙语和表情包也火遍了聊大朋友圈。学生爱听愿听主动听,直言“不听张老师课,人生不圆满”。

  集体备课+督导:共同磨亮“金刚钻”

  “我们应主动讲好中国梦、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党总支书记魏宪朝正在带领大家进行集体备课。2018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教材启用,与2015版相比较,教材内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何讲出新教材的精髓,教师们集思广益,敲定了教学的热点、重点和难点。

  每个周四下午,这样的集体备课经常开展,学院书记和院长也会坐下来,与大家一起聊一聊教学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共同探讨教学难点,统一教学思想,分享精彩的课堂案例等。

  共同打磨课程,已经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传统。

  聊城大学思政课教师也经常会面临“严考”。教学督导员会冷不丁地出现在教室里,听课、评课,督教、督管。教学仪态、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授课问题出在哪儿,督导员就直指哪儿,毫不留情。

  “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学督导,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磨亮教师们授课的‘金刚钻’。”魏宪朝表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授课满意度达到95%以上,2016年,学院首批入选山东省重点马院。

    相关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90613/Articel19002MT.htm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教职工排球比赛开幕
    2025-05-07
  • 《中国青年报》头版专题报道中刊发我校校友、学子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的心声
    2025-05-07
  • 地理与环境学院: 发挥学科优势 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2025-05-06
  •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2025-05-01
  • 聊大“智造”解决轴承工业质检难题
    2025-04-29
  • 学校举办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
    2025-04-29
  • 我校召开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专项会议
    2025-04-28
  • 聊城大学获批2项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
    2025-04-28
  • 学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暨就业工作联络员座谈会
    2025-04-28
  • 第三届全国团簇科学前沿论坛暨《多金属氧簇》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
    2025-04-28

招生热线:(0635)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823915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