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他山之石
分享到

东华大学探索构建工程教育新模式 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

  • 时间 :2025-10-10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东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发挥行业基础扎实、办学特色鲜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优势,探索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路径,着力培养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工程人才。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强化需求牵引,优化培养范式。构建“学校主导、需求牵引、多主体协同”培养体系,设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专项”,联合产业行业头部企业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落实“五共”原则(共同选拔、共定方案、共建师资、共管过程、共促就业),通过跨学科组建课程群与项目团队,实现跨院系协同培养。2023级、2024级85名工程硕士全部到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头部企业实践,实践区域延伸至京沪苏浙皖鲁等产业集聚区,形成“人才—技术—产业”闭环。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核心诉求,推行“一生一案”定制化培养与“订单化”项目制模式,赋予导师方案制定自主权,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弹性交替机制,实施入学初6—12个月入企认知实践、返校课程学习、返企完成项目的三阶段流程,通过工学交替将企业车间转化为实践课堂,支持跨专业“按需选课”和项目参与,形成“摸底认知—返校深造—入企实践”的高效路径。打造协作链条,凝聚育人合力。联合长三角国创中心、G60科创走廊等32家单位组建卓越工程师学院联盟,形成“出题—揭题—答题”协作机制,明确责权利划分,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工作组对接头部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构建“预研究—产业化”与“校企联合招录—人才输出”贯通机制,促进资源互通与成果转化闭环,联盟单位涵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推动技术协作机制落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协同。

重构教学体系,破解产教融合痛点。升级课程内容,对接产业前沿。重构工程硕士核心课程体系,确保70%内容源自产业尖端技术,30%基于企业真实问题,校企共编“活教材”;整合学校、企业、科研院所资源组建联合建设团队,基于科研提炼创新成果反哺教学,聚焦先进材料、绿色低碳等五大领域分阶段推进课程建设;开发《工程前沿材料》等20门新课,课程高阶性、交叉性显著提升,学生通过产业全链条实践发现知识短板,学习驱动力增强,核心课程支撑企业课题完成率显著提高。创新授课方式,打破时空边界。推行“教室—实验室—产线”三联教学法,依托真项目开展学位研究,支持跨专业“按需选课”,通过弹性学制实现个性化培养,以AI技术赋能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产教融合的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案例与前瞻内容,将企业真实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打破学习场所时空边界,学生可按需选择课程,跨专业参与项目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现“理论—实践”无缝衔接。改革评价标准,突出成果价值。建立“成果导向”评价体系,以技术专利授权、企业方案采纳等替代传统论文指标,将3类13种成果纳入学位申请范围,设立快速审查通道,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组建多元化评审团队,推动科研训练与实践锻炼深度融合,学生毕业标准从“发论文”向“拼成果”转变。

强化资源协同,夯实培养保障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政产学研融合。联合政府部门(松江区、奉贤区)、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头部企业(中建八局、瑞金医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布局“纺织+”交叉领域,覆盖招生、课程、实践全流程,促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攻坚”协同模式,服务五大新城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导师队伍,落实双导责任。深化双导师责任共担机制,选拔65名校内导师与80名企业专家,落实“导学联合解题”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强化校企协同,促进导师指导水平提升,学生实践安全性与职业素养显著提高,形成“协同指导—精准对接—双向赋能”新范式。推进技术中心建设,支撑产业创新。高标准建设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七大工程师技术中心,联合头部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大飞机复合材料等方向,签署战略协议207项,累计支撑产业化项目落地143项,助力企业技术突破,构建以产业协同、项目牵引和平台支撑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

来源:教育部官网

聊大要闻

  • 我校“山东冠县西梅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高校产学研服务与创新平台
    2025-10-15
  •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报道聊城大学:“六寓并举”赋能清廉学校建设
    2025-10-15
  • 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2025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2025-10-15
  • 聊城大学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评选中喜获12项奖励
    2025-10-13
  • 我校举办王世舜先生学术研讨会暨藏书捐赠仪式
    2025-10-13
  • 聊城大学举行2025年秋季国际学生开学典礼
    2025-10-13
  • 杜宏春教授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验交流
    2025-10-13
  • 聊城大学召开2025年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2025-10-11
  • 学校召开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
    2025-10-11
  • 聊城大学4部教材获评第三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2025-10-10

招生热线: (0635)2031177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