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文化学术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我校黄河学研究新成果

  • 时间 :2024-09-06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 来源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作者 : 邢怀焱

  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971期第7版刊发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黄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兆林同志题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面向》的理论文章。

  

  该论文基于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从积极回应民众文化诉求、关注文化传承者声音、加强非遗保护属地管理三方面,提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面向。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民众长期而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需要构成了其存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正因此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对民众文化诉求的积极回应,促使非遗项目的社会价值提升,引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潮,推动大众对文化物象的重新审视继而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保护。同时,加强非遗保护要关注其文化传承者的声音,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一线实践者的核心作用。传承人参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遵循文化技艺的知识属性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充分利用内在逻辑创造者和文化物象建构者的身份优势,打造标志性文化符号,是推动非遗保护融入当下社会生活的积极举措。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涵丰富但构成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加强非遗保护的属地管理是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多重维度与系统全面的保护措施。根据地域相接、文化同源、经济互动、习俗相通、语言相似的关联区域的联通保护,构建起对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关注,树立整体保护观加强非遗保护与属地融合,推动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成为不同地方间文化共建共促的积极举措。

  (审核 杨庆实)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
    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
    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
    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
    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
    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
    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
    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
    2025-06-21

招生热线: (0635)2031177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823915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