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林大讲堂第109期:董焕丽谈“体验科学魅力,放飞创新梦想”
4月9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在晨晖楼3楼青年之家承办第109期“羡林大讲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化学化工学院2003届优秀校友董焕丽应邀作题为《体验科学魅力,放飞创新梦想》的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宪玺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段艳林及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
董焕丽以“你为什么读书、你的梦想是什么”为切入点,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结合自身求学生涯、科研之路、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与魅力及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启迪同学们对“知识改变命运”深刻内涵的系统理解和全面把握。她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获取知识、具备谋求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同学们要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执着和热情,勤勉刻苦、好学不倦、笃行不怠。她强调,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铿锵誓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培养自身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提升自身毅力和敏锐度,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加强团队协作,秉持不怕困难、愿啃硬骨头的科学态度,在尊重前人研究基础和理念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为科研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张宪玺结合报告会内容,给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树立创新意识;二要勤于实验观察,培养创新思维方法;三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增强创新技能。
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导师:徐立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导师:胡文平研究员、朱道本院士),之后留所工作至今,历任助研、副研、项目研究员。一直致力于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杰青(2017-2022)、基金委优青(2012-2015)、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青年团队(2022-2027)等项目;首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5年结题优秀),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4)、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5,2016)、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12,2020)、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奖(2022)、中国青年科技奖(2022)、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奖(2022)等奖励与荣誉。
(审核 段艳林)
聊大要闻
-
学校举行2025年度孔子学院外派人员出发仪式2025-08-09
-
2025年中国高校“校长杯”羽毛球比赛圆满收官2025-08-06
-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入选2025年AMI智库2025-08-06
-
《生驴乳质量分级》等5项标准审查会在我校召开2025-08-04
-
2025年中国高校“校长杯”羽毛球比赛聊大开赛2025-08-02
-
广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李宏志一行来校调研2025-08-01
-
理工学子在第十六届“格致杯”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佳绩2025-07-31
-
聊城大学2位教师入选2025年度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访学研修项目2025-07-30
-
我校传媒技术学院教授王振华应邀担任山东省科幻产业调研课题牵头负责人2025-07-29
-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赴基里巴斯开展专项调研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