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林大讲堂第70期:胡利民谈地理专业学生如何开启未来科研之路
12月14日,由环境与规划学院承办的聊城大学第70期“羡林大讲堂”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胡利民应邀做客本期大讲堂,作了题为《向前一步 星辰大海》的报告。报告会由环境与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磊主持,环境与规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高桂银,副院长刘子亭以及学院近2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中,胡利民从个人经历介绍与读研感受、重视海洋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如何选择开启未来科研之路和海洋之蓝色华章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海洋科学的魅力。他由自己从聊城大学的本科生发展为一名海洋地质学博导和教授的经历谈起,以自身的跨学科发展为例,说明了学科背景带来的优势和地理人才跨学科发展的潜力,并进一步从“自身读研的感受”和“海洋自古至今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着重讲解。
分享自己的读研感受时,他认为,大学阶段应着重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和实践能力,确定考研目标。针对海洋与文明间的关系以及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胡利民谈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国家安全的屏障,同学们应增强海洋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他希望大学生要有目标意识和责任感,在求学成才的路上应不惧困难、勇攀高峰,“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报告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结束后,参会人员表示受益匪浅,如沐春风,了解了海洋保护的重要原因,明确了考研的理想目标。
胡利民,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沉积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入选中国海洋大学英才计划(第一层次)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第三层次”、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海洋局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等人才计划。中俄北极“冰上丝绸之路”联合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在学术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沉积地球化学,侧重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和海洋沉积与全球变化研究方向,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专题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等多项。
(审核 张秀荣)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教职工排球比赛开幕2025-05-07
-
《中国青年报》头版专题报道中刊发我校校友、学子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的心声2025-05-07
-
地理与环境学院: 发挥学科优势 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2025-05-06
-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2025-05-01
-
聊大“智造”解决轴承工业质检难题2025-04-29
-
学校举办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2025-04-29
-
我校召开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专项会议2025-04-28
-
聊城大学获批2项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2025-04-28
-
学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暨就业工作联络员座谈会2025-04-28
-
第三届全国团簇科学前沿论坛暨《多金属氧簇》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