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高校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在聊城大学举办
8月17日,第三届高校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在聊城大学举办。来自苏州工学院、河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德州学院等1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聊城,围绕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的学理构建和实践路径展开研讨。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锋出席论坛并讲话。
李华锋表示,建校半个世纪以来,聊城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紧密结合,立足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整合学科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成立黄河学研究院,积极推动黄河文化进课程、进教材,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中探索特色育人之路。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凝聚高校智慧,共同提升黄河文化育人实效。
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苏州工学院顾永安教授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实践,深入剖析了应用型大学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战略选择及核心理念;河南大学吴朋飞教授聚焦黄河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阐述了如何从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中提炼精神养分,为课程教学注入深厚文化底蕴;四川美术学院田源教授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践,介绍了该校构建黄河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思路。智慧树课程总监杜莹莹则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黄河文化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聊城大学教师团队也在论坛上展示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商学院逯苗苗副教授分享了“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导论”智慧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地理与环境学院刘子亭教授、音乐与舞蹈学院杨康宁系主任分别介绍了“黄河流域地理与生态保护”、“黄河文化(山东篇)”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心得;黄河学研究院康建军副教授系统阐述了“黄河学导论”课程的建设路径,展现了不同学科视角融入黄河文化育人的特色做法。
会上,各高校代表踊跃发言,围绕本校黄河文化育人实践展开热烈交流,从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跨校协同机制构建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宝贵经验。
作为山东省学校黄河文化传承指导中心等省级平台的依托单位,聊城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两河交汇”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对黄河文化的综合研究与协同探索。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黄河文化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系统推进相关课程教材建设、承担省级教改重大专项研究等举措,将黄河文化传承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努力打造沿黄流域高校文化育人特色品牌,为区域高等教育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审核 马中东)
聊大要闻
-
约旦费城大学孔子学院助力费城大学获批约旦首个中文专业硕士学位点2025-08-22
-
聊城大学获批14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025-08-22
-
第三届高校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在聊城大学举办2025-08-19
-
《人民日报》报道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郭兴峰团队服务社会行动2025-08-17
-
聊城大学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聊城运河地名文化著作2025-08-16
-
聊城大学教师在新华出版社出版运河研究著作2025-08-16
-
《中国日报》头版报道我校太平洋岛国研究服务外交大局2025-08-15
-
白成林带队赴山东省社科联座谈交流2025-08-15
-
我校获批承办5项2025年山东省中小学校园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2025-08-14
-
聊城大学召开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推进会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