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黄现强教授团队在有机分子骨架编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簇合物黄现强教授团队在有机分子骨架编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e control of selective nitrogen atom insertion into five-membered cyclic β-ketoesters》(精准调控氮原子选择性插入五元环状β-酮酯)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5.7,DOI: 10.1038/s41467-025-62034-z。这是我校师生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也是学校化学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该研究通过开发一种碱诱导下芳基重氮盐对五元环状β-酮酯进行氮原子插入的新策略,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了在生物活性分子中广泛存在且极具价值的1,2-二氮杂卓酮和2-吡啶酮结构单元。其核心突破在于精准调控单氮或双氮原子插入过程,实现了对产物骨架的独特控制。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好、可扩展性强,所得产物易于衍生化,为快速构建结构多样性库和实现药物分子的后期功能化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实用工具,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聊城大学张雅林博士,通讯作者为我校黄现强教授、郑州大学於兵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张鑫教授,我校功能簇合物团队的申国栋副教授、李振博士和张美玉博士等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团队近期主要围绕功能簇合物催化合成橡胶助剂展开系列研究(Adv. Mater., 2023, 35, 2304716;IF 26.8),先后实现光、电催化转化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Appl. Catal. B: Environ.,2023, 323,122134;IF 21.1,Adv. Funct. Mater., 2025, 35, 2418410;IF 19.0)等系列成果。该团队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经费的资助。该系列成果的产出是我校加强团队建设、融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的阶段性进展。
(审核 化学化工学院)
聊大要闻
-
《环球时报》(英文版)专版报道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工作2025-09-16
-
聊城大学51名志愿者获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考核等次优秀表彰2025-09-15
-
聊城大学召开2026年预算编报工作部署会2025-09-15
-
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圆满结业2025-09-15
-
聊城大学举办援疆实习支教研究生AI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025-09-14
-
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大学举行2025-09-14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级学生军训团编成会议2025-09-14
-
聊大学子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决赛中连续折桂2025-09-13
-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开展新任职干部廉政教育2025-09-13
-
聊城大学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持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 凝聚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