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聊大要闻
分享到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张丙元教授团队在高性能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

  • 时间 :2025-03-09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 来源 :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作者 : 王钧瑶 王平

  近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张丙元教授团队在高性能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Photonics Research》(《光子学研究》)和《APL photonics》(《APL光子学》)上。

  

  进展一:针对生物传感器领域面临的超低检测限和灵敏度不足的重大挑战,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款基于激光环形腔的高性能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实现超低浓度des-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研究团队从光纤传感器机理出发,将设计高信噪比窄线宽激发光源和探索高灵敏度光纤结构器件相结合,有效的把光纤生物激光环形腔检测限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这一成果为生物传感器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疾病诊断和生物医学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low-limit of detection optical fiber LSPR biosensor based on ring laser for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detection”(《基于环形激光器的超低检测限光纤LSPR生物传感器用于des-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为题发表于《Photonics Research》(《光子学研究》,中国科学院SCI分区一区,影响因子6.6)。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祥山为第一作者,聊城大学张丙元教授、李国儒博士和印度科内鲁·拉克什马亚教育基金会Santosh Kumar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进展二:针对全球广泛关注的宋内志贺氏菌检测难题,我校张丙元教授团队创新性地研发出一款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生物光子传感器。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小龙虾型”锥形光纤结构,通过多模光纤与七芯光纤的精密融合,利用金纳米颗粒激发LSPR效应,同时引入抗体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特异性。凭借这些创新设计,该传感器成功实现了超强的检测能力,为快速检测宋内志贺氏菌提供了全新的高效解决方案,有望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modal LSPR-Enhanced Crayfish-Type Optical Fiber Sensor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Shigella sonnei Using Hybrid Nanomaterials”(《基于混合纳米材料的多模态LSPR增强小龙虾型光纤传感器超灵敏检测宋内志贺氏菌》)为题,发表于《APL photonics》(《APL光子学》,中国科学院SCI分区一区,影响因子5.4)。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琦为第一作者,聊城大学张丙元教授、印度科内鲁·拉克什马亚教育基金会Santosh Kumar教授和Ragini Singh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该工作得到了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建设项目基金、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的支持。

  (审核 吴成)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约旦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仪式顺利举行
    2025-09-16
  • 聊城大学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
    2025-09-16
  • 《环球时报》(英文版)专版报道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工作
    2025-09-16
  • 聊城大学51名志愿者获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考核等次优秀表彰
    2025-09-15
  • 聊城大学召开2026年预算编报工作部署会
    2025-09-15
  • 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圆满结业
    2025-09-15
  • 聊城大学举办援疆实习支教研究生AI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2025-09-14
  • 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大学举行
    2025-09-14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级学生军训团编成会议
    2025-09-14
  • 聊大学子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决赛中连续折桂
    2025-09-13

招生热线: (0635)2031177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