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迎来开门红
刚刚进入2022年,我校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传来喜讯,其科研工作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窦建民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产氢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19级研究生杨光和张浩通过将钨酸钴负载到硫化锰镉纳米棒上或以钴、镍配合物作为分子助催化剂,硫化镉纳米棒为光敏剂,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J. Colloid Interf. Sci.[ 2022, 610, 1057 (中科院一区,IF = 8.128)], J. Photochem. Photobio. A Chem.[ 2022, 426, 113771 (中科院二区,IF = 4.291)]和J. Solid State Chem.[ 2022, 306, 122764 (中科院三区,IF = 3.498)]期刊上。孙磊博士制备合成了镶嵌型钴负载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评价表征,表现出良好稳定的硼氢化钠产氢性能,其相关成果发表在Fuel期刊上[2022, 310, 122276 (中科院一区,IF = 6.609)] 期刊上。尹兴良副教授制备了一种硫化锌镉-二硫化钼核壳结构催化剂,能有效抑制电荷复合,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活性,相关成果发表在Mater. Sci. Semicond. Proc.[ 2022, 138, 106287(中科院三区,IF = 3.927)]期刊上。王怀伟博士和李大成教授利用N-2,6-二氟苯基苯酰胺和亚胺为导向基团,杂环硼酸频那醇酯作为偶联试剂,首次实现了铑催化的芳环和杂芳环的碳氢键杂芳环反应,这为杂环小分子的合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Org. Chem. Front.[ 2022, DOI: 10.1039/D1QO01868J (中科院一区,IF = 5.281)]和Org. Biomol. Chem.[ 2022, DOI: 10.1039/D1OB02201F(中科院三区,IF = 3.876)] 期刊上。在锂离子电池方面,重点实验室还在Energy Storag.Mater.期刊上合作发表SCI论文1篇[ 2022, 45, 130-141 (中科院一区,IF = 17.789)]。
过去的2021年,重点实验室狠抓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直接经费金额总计85万元,横向课题1项,经费5万元。独立或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113篇,其中一区33篇,二区48篇,王素娜教授获批山东省硕士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引进优秀博士6人 ,其中A类5人,B类1人。
新的一年,实验室将再接再厉,力争在二氧化碳还原、氮分子活化、热电转化领域取得进展,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
(审核 窦建民)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