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他山之石
分享到

北京邮电大学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学科专业智联式新发展

  • 时间 :2025-05-22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北京邮电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点探索“按需调整、知识智联、学为中心、科教协同”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支撑。

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把握科技人才培养新需求。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调整组建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一流学科群的引领作用,分层次有序开展学科专业建设与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加强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信息共享。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未来产业需求,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注重深化“新工科”背景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培养模式,拓展学科发展新内涵。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信息科技领域的“领雁”优势,探索网络与新媒体、智能交互设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等“新文科”建设,致力解决科学发展带来的复杂社会问题,基于新技术创造新方法、运用新方法探索新模式,培养既有科技素养又有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教育智联,持续架设学科专业设置新引擎。推进数字化学科固本强基、学科数字化交叉赋能融合发展,对170余个学科进行试点探索,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学院、学科、专业壁垒,通过“邮谱”“智链”“码上”等智能教育应用矩阵,构建学科领域知识网络、专业知识体系及课程知识图谱,促进不同学科在理论、技术、范式等维度链接与融合,塑造学科专业设置新形态和教育管理新理念。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将人工智能与前沿交叉技术元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全方位打造“AI+”育人体系基底,已有200余门课程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元素,1.5万名学生参与其中,极大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百余门核心课程在“邮谱”自适应学习平台建课,全面支持学生跨学科人机互动学习,为学生系统理解工程问题和精准掌握专业知识提供有力支撑。面向工程问题真需求和产业实践真环境,创设具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学科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科研(AI for Science)系列工具及示范场景,为学生提供资源自主调度、知识交互学习和教研全时在线的教育新空间,支撑学生在AI+X实践创新场景中探究式、协作式、混合式“学与用”,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跨领域协作创新能力。

坚持启智润心,致力建设科教协同育人新图景。不断完善教学与科研要素资源融合建设机制,通过互动性高、时效性强的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推动学科专业设置数智化、科研服务支撑普惠化、教育资源共享国际化。面向新形势下精准思政建设需要,打造学生成长一体化服务平台,基于“邮大师”平台配备“数字人学伴”,为新生提供四年全程陪伴指导服务;自研“邮小北”电子徽章,强化学生在校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等能力,构建学生多维画像并提供智能推荐服务,形成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育人的新模式新载体;构建中华文化遗产标本库、素材库和记忆符号库,依托数字资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广“码上”智能教学平台,实现全过程“人—师—机”互动教学,助力教师角色向学习引导者转型,教育目标向培养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力转变;接入学科大模型问答及课程开发智能体,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潜能。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相互支撑作用,主动向外服务,牵头推进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服务北京5万名新生同上一堂课;分享数智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北邮方案,为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智慧;推广面向全球编程学习者的海外版“码上”智能教学平台,推动教育平台和资源开放共享,加深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来源:教育部官网

聊大要闻

  •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团队成功入选马研会、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共党史党建专项支持计划
    2025-05-22
  • 【中国农网】【农民日报客户端】报道聊城大学:把“一头驴”的科研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2025-05-22
  • 延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杨一行来访
    2025-05-22
  • 巴布亚新几内亚驻华大使塔迪乌斯·卡姆巴内率团来访
    2025-05-22
  •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中标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项目
    2025-05-21
  • 聊城大学举办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报告会
    2025-05-21
  • 学校举办“学好概论金教材,青春托举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
    2025-05-21
  • 我校MPA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预评估暨“地方高校MPA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05-20
  • 聊城大学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2025-05-20
  • 聊城大学龙舟队年度首秀初露锋芒
    2025-05-20

招生热线:(0635)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823915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