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讲坛:董春雨谈“机器可以实现科学发现吗”
为了深入探讨机器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潜力与边界,推动科学技术的多角度交流与合作,4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董春雨受邀做客聊大讲坛,作题为“机器可以实现科学发现吗”的学术报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听取了报告。
董春雨从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曲折、机器自主性的余波引出机器智能的优势与奇点问题。他围绕AI for Science背景下科学发现概念框架、可处理数学视角下的科研形态演进、机器发现的若干案例与机器在科学发现中的限度以及关于机器解释与“事后解释”的讨论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他重点讲述了AI发展与人类进步的相关争议以及如何看待AI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等根本问题,提出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哲学问题,如认知透明性、语言与智能的边界、非理性因素的机器实现等,引发听众的深入思考。他强调,人类对机器的恐惧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根基在作祟,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技术发展,拥抱人机协同,而非抗拒变革。当前有关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需要学者们进一步努力,从哲学、伦理学等多维度构建新的认知框架,促进未来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讲座结束后,董春雨与在场师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边界”“自主意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
本次报告为师生提供了审视人工智能与科学关系的全新视角。
董春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在科学技术哲学、物理学哲学、复杂系统科学哲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哲学等研究领域深耕。著有《对称性与人类心智的冒险》《大数据哲学:从机器崛起到认识方法的变革》等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等多项研究。
(审核 乔华军)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圆满闭幕2025-04-18
-
我校教师在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工作者之星”与 “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评选中获佳绩2025-04-20
-
聊城大学三个基层党组织顺利通过第二批山东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工作验收2025-04-23
-
《中国教育报》报道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2025-04-18
-
聊城大学党建案例入选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2025-04-18
-
2025年聊城大学“汉语桥”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团组开营2025-04-18
-
聊城大学2025年春季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2025-04-17
-
菏泽校友捐赠的“国花苑”开园 师生共赏国色芳华2025-04-17
-
聊城大学四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查2025-04-17
-
我校王振华教授获聘十三届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