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数字聊大
访客及考生
联系我们
校友
访客及考生
教职工
学生
搜索
数字聊大
思政年历
联系我们
  •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聊大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影像聊大
    校园地图
    聊大标识
    历史沿革
    专业介绍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院(所)
    直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聊大名师
    人才招聘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学报编辑
  •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
    就业指导
  • 信息公开
  • 学子家园

    学子家园

    学子风采
    校友风采
  • 校园服务

    校园服务

    网络服务

专题资讯

首页 - 文化学术
分享到

商学院(质量学院)深耕黄河流域产业研究,擘画育人履责发展蓝图

  • 时间 :2025-01-04
  • 阅读次数 :
  • 字体 :
    【大】
    【中】
    【小】
  • 来源 : 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商学院(质量学院)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专业特色和学科资源,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依托黄河学研究院及多个实验室科研平台,积极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

  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聚焦黄河流域产业研究和生态保护,以打造黄河服务品牌为抓手,围绕科学研究、课程建设、服务社会三个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科研、育人、履责工作,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新高地。

  一、聚焦黄河研究,夯实发展基础

  丰富理论内涵。团队锚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时六个月编制全国首个“黄河流域产业质量指数(2016-2020)”,用数据测量了黄河流经的青海省、甘肃省、山东省等八个省(自治区)和76个地级市的产业质量指数,内容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为黄河流域产业质量发展和区域治理提供了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系统的借鉴范例,进一步丰富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推动该项研究的动态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团队又先后发布2021年和2022年黄河流域产业质量指数,全面梳理地方政府资源,逐步扩大涉河职能地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朋友圈”,有效带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实践导向。“黄河流域产业质量指数”形成后,团队在积极推动“质量指数”融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同时,广泛征求部委、省区和高校研究机构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总结提升,编撰完成全国首部《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2)》专著,在收集沿黄流域76个地市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流域农业、工业、服务业和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现实状况、重大意义和有效举措的通俗化普及,切实贯彻执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实现了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的有机融合。

  拓宽发展路径。团队始终坚持高站位谋划,不断探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新渠道,团队成员高建刚教授主持的“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安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初丽霞副教授主持的“黄河流域省际生态效率评估及高质量发展研究”等3项有关黄河生态研究课题获批省级立项,XXX、XXX等两项研究获批聊城市社科课题立项,XXX等在《人民黄河》等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为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治理难、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供了聊大智慧和聊大方案。

  二、深化课程建设,提升育才实效

  创新课程体系。为全面推进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堂、进课程,团队坚持创新课程体系,组织编写《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导论》《黄河流域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导论》《黄河文化概览(山东篇)》3门通识教材,并安排专业教师制作授课视频在“智慧树”平台推广,积极推动本科生教育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目前,已有聊城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德州学院等高校的上千名学生在线学习有关课程,深入探索、实践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课堂教材和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

  深化理论探索。在深化本科生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认识,团队还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开设了《文化素养与两河企业家精神特质》课程,积极鼓励引导相关专业研究生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选题、研究,在理论探索中进一步深化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三、坚持服务社会,强化责任担当

  广泛凝心聚力。团队坚持聚焦资源优势,主动对接融合,持续推进重点项目精品化、智慧化、生态化,20XX年获批山东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邀请贾康、李拉亚、郭克莎等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科研会议,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与黄河治理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踏上产学研一体的生态治黄新征程。

  团队积极依托黄河学研究院和商学院,举办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李拉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与黄河治理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此外,团队还组织了“黄河流域槐文化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图绘黄河: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团结各方力量学术研讨会”等各色科研会议,宣传引导更多民众弘扬生态文明的同时,有效激发了民众保护沿黄生态和文化资源等的社会责任感。

  优化志愿服务。在学校团委号召下,团队高度重视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建设,先后组织学生成立“法护黄河青春行”、“‘河’我们普法,守护母亲河”等生态文明实践服务队,动员学生围绕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地方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奔赴沿黄地区开展感知实践、志愿服务、社情调研、巡河护河、文艺创作等“交互式”文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沿黄田野调查,在亲身实践中形成生态视域下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调研报告,并获评“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赛三等奖,切实激发了组织发展活力,为学校开展各类专业性志愿服务提供了人才支撑。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2024年8月,聊城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等8个单位评为2023年度“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团队”。团队将继续秉承“守护黄河、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围绕黄河战略重大需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构建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新型智库体系等方面贡献聊大智慧和聊大方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承担聊大责任、展现聊大担当。

  (审核 杨宏力)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
    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
    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
    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
    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
    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
    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
    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
    2025-06-21

招生热线: (0635)2031177     8239405(本科)
 (0635) 8239267(研究生)

校长信箱:xzxx@lcu.edu.cn

网站信箱:webmaster@lcu.edu.cn

电话:(0635) 8239115 8239155

传真:(0635) 8239303

地址:中国山东聊城市湖南路1号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