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举办《道德经》线下专家领读会
10月10日下午,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做客“书间道”读书会,以“《道德经》中的水文化与大学生修养”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生动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老子》(即《道德经》)领读会。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图书馆部分老师参加了活动,来自10多个学院的70多名学生代表到场聆听。
领读会上,刘广涛对《道德经》的核心要义进行了介绍,指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下现代人的重要启示作用,令在场师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书籍的核心价值;并以聊城大学的校园水文化为例,从校园的设计到日常教育实践,展示了学校环境如何体现《道德经》的水文化哲学。无处不在的校园水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道德情操和哲学智慧的现代新人。
他详细领读、解读了《道德经》第三章与第八章中关于水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将水文化与大学生修养紧密联系。他强调,大学生应学习《道德经》中的水性“七德”,如“居善地”,像水一样,谦卑自牧;“心善渊”,像水一样胸怀宽广,情感深沉,“政善治”,政治公平,天下太平;“动善时”,灵动无形等,启示学生应广纳百川,不断吸收新知。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富有创意的见解。一位热爱《道德经》的学生询问刘教授如何以“水文化”的理念看待当下年轻人的“躺平”现象。刘广涛以自己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生动的回答,互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道德经》水文化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热情。
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赵国强表示,虽然读过多遍《道德经》,但听了刘教授的解读还是收获很大,本次领读不仅是一堂很好的修养课,也是文化课,更是一堂难得的哲学课,使大家对《道德经》有了更为系统而深刻的理解。
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通过刘教授的领读、传授,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此次领读会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广系列活动之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道德经》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为他们的人生修养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导,为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审核 赵国强)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