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讲坛: 苗福光谈“作为思维范式的生态主义:文学、翻译、语言教学的研究新视角”
11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苗福光应邀做客聊大讲坛,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作为思维范式的生态主义:文学、翻译、语言教学的研究新视角”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风山主持,外国语学院研一、研二全体研究生及部分老师到场聆听。
苗福光联系实际生活,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梳理了生态主义的核心内涵及在中国学界的发展。他谈到,缘起人口增长、工业增长、科技发展等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在人文领域也出现了生态学研究以及生态批评、生态翻译、生态语言学等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均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生态主义注重研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批评重视研究文学和物质环境的关系;生态翻译学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描述译者、读者与文本的关系;生态语言学则阐述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希望学界促进生态批评在文本阐释中的广泛应用,以重构文学主体,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审视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以解决语言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苗福光从英国作家劳伦斯文学创作中的生态话题开始,谈了劳伦斯作品中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及对人类原始本性的赞扬,继而引出人文学科与生态主义批评相结合,符合儒家学说中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万物同源的理念及国家发展理念,也显示了生态主义批评的适用性与独特魅力。他鼓励在座的研究生把握生态主义的批评范式,运用文学研究、翻译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研究中去,也用来思考中国当前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
本次学术讲座,加深了广大师生对生态主义批评的认识,有助于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素养,为学院的科研发展和高水平育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苗福光,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青年生态批评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外文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文学生态学、科幻文学、中西文化翻译与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上海哲社规划基金等多项项目。在《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上海大学学报》《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等3部。
(审核 刘风山)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