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讲坛:刘鸿武谈“区域国别学集成建设,人类共享知识伙伴关系”
11月17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线上作题为《区域国别学集成建设,人类共享知识伙伴关系》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成林出席讲座并致欢迎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少峰教授主持讲座,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陈德正教授作为与谈专家参加讲座。这是聊城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后的首场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
刘鸿武从“什么是区域国别学”、“区域国别学的目标”以及“区域国别学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刘鸿武指出,区域国别学是一门行走、行动、实践、经世济国的学问。他通过回顾总结中华学术传统,强调区域国别学贵在一个“通”字,我国区域国别学的创新发展,应将领域学与区域学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融会贯通。随后,刘鸿武对区域国别学的目标进行了概括,即“由一流学科拓展为特色智库;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相互支撑;推进高校的供给侧改革,从而延伸知识思想的价值链”。他认为,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智库产品,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尝试:让智库的“想法”变为领导的“说法”、让智库的“文章”变为上级的“文件”、让智库的“谋划”变为组织的“规划”、让智库的“言论”变为社会的“舆论”、让智库的“对策”变为政府的“决策”,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上提供智力支撑。最后,刘鸿武提出,应以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一线为前提、中外合作为路径的“五位一体”模式推进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路径。
陈德正作为与谈嘉宾进行了精彩互动,并以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为例,论证了区域国别学不仅推动生成了新的学科增长,也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赵少峰认为,刘鸿武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对我校做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刘鸿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曾作为主编出版八大系列120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创办《非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开通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非洲研究专题数据库”并建成国内首个“非洲博物馆”。
(审核 赵少峰)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教职工排球比赛开幕2025-05-07
-
《中国青年报》头版专题报道中刊发我校校友、学子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的心声2025-05-07
-
地理与环境学院: 发挥学科优势 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2025-05-06
-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2025-05-01
-
聊大“智造”解决轴承工业质检难题2025-04-29
-
学校举办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2025-04-29
-
我校召开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专项会议2025-04-28
-
聊城大学获批2项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2025-04-28
-
学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暨就业工作联络员座谈会2025-04-28
-
第三届全国团簇科学前沿论坛暨《多金属氧簇》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