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林大讲堂第68期:山东琴书进课堂
12月9日下午,第68期羡林大讲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进课堂》举行。本次羡林大讲堂由音乐与舞蹈学院主办,邀请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和各位传承人走进聊城大学,让青年学子感受山东琴书的艺术魅力,为山东琴书的进一步传承共同做出努力。音乐与舞蹈学院部分教师及2020级新生参加。
节目展演中,杨珀、魏务良、崔福海的《正反话》《说唱脸谱》《偷年糕》以诙谐幽默的独特表演方式展现了北路琴书人技艺的精湛;王晓良的山东快书《武松赶会》,节奏鲜明、声音洪亮,再现了武松赶会的生活情境;胡化山、王振刚、毕美、孔鲁顺的《水漫金山》彰显了南路琴书的艺术魅力;胡化山软弓胡独奏曲《百鸟朝凤》现场演绎了百鸟争鸣的盛况,表演栩栩如生,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小曲子""唱扬琴""山东洋琴""改良琴书"等。2006年5月20日,“山东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琴书产生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所采用的都是生活中的俗言俗语,比喻巧妙,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各位表演艺术家走进聊城大学,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山东琴书的独特韵味,勾画出一幅幅朴实的民俗民间画,让同学们感受了它的魅力。
多年来,音乐与舞蹈学院秉持着“依托现有的音乐文化资源,实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传承,促进区域音乐文化创新的理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原则建构自己的特色,推动了校园美育和山东地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作用,努力成为山东省文化品牌,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参加此次羡林大讲堂的嘉宾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海翔、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长,研究员(三级)郭学东、山东琴书国家级传承人,一级演员王振刚、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一级演员胡化山、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一级演员毕美山、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一级演员(二级)杨珀、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一级演员魏务良、山东快书杨派代表传承人王晓良、济南市曲艺团琴师,二级演奏员崔福海。
(审核 张进军)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