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管学院举办“中西哲学与文化中对‘爱’的诠释”报告会
3月21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政史楼c101举办“中西哲学与文化中对‘爱’的诠释”主题报告会。西南交通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詹海云教授应邀作报告,政管学院哲学系主任刘晋主持报告会。
詹教授从中国文字、中国思想史、印度佛教哲学观念以及西方文化四部分展开对“爱”的诠释。首先,詹教授说明了“爱”的本意,提出了“爱”是由利己到利他的最初出发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观点。以伦理学用辞为切入点,詹教授对“爱”的历史与现实作了深入剖析,以文字的内涵和外延为主线,将中国文字文化中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和训诂学等方面表达“爱”的文字及其形态演化过程详细阐述出来,并指明“爱”在中国哲学思想上非常注重现实性道德修为。在此基础上,詹教授又分析了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儒、释、道等学派对于“爱”的见解,系统考察了“三家”和“三教”的区别,层层解读了中国思想史上对“爱”的释意。针对西方文化更迭,詹教授指出西方学术的发展已经从庙堂文学向大众文学转变,相对于抽象的概念来说,“爱”在西方更倾向于基层艺术的行列。互动提问环节,针对儒家是否可以称为儒教的问题,詹教授则辩证指出二者并非等同关系,并用“学问来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大道”,鞭策同学们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刘晋老师作总结发言时认为,詹教授通过分析中国、印度到西方文化特色,形象深刻表达出中西方文化中对“爱”的诠释,解答了同学们对“爱”的困惑和疑问。与此同时,她也鞭策同学们结合专业实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爱”传播得更广。
詹海云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教授,现任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应用中国语言系主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詹教授曾师从钱穆、屈万里、何佑森诸鸿学大儒,得以接承民国早期优良学风及学人风范。其学术研究以中国学术史、中国哲学史、通识教育为主要范围,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民俗学,主要著作《清初学术论文集》、《全祖望集校注》等。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2025年教职工排球比赛开幕2025-05-07
-
《中国青年报》头版专题报道中刊发我校校友、学子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的心声2025-05-07
-
地理与环境学院: 发挥学科优势 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2025-05-06
-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2025-05-01
-
聊大“智造”解决轴承工业质检难题2025-04-29
-
学校举办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2025-04-29
-
我校召开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专项会议2025-04-28
-
聊城大学获批2项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2025-04-28
-
学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暨就业工作联络员座谈会2025-04-28
-
第三届全国团簇科学前沿论坛暨《多金属氧簇》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