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资讯> 首页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聊城大学:抓好“两黄两进” 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见真效

聊城大学:抓好“两黄两进” 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见真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聊城大学教务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省级教改重大专项“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实施,突出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聚焦“靠什么”“进什么”“怎么进”“部门何为”四个关键问题,广泛调研论证,深入推进实施,积极探索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课程、教材的有效路径,以扎实工作推动主题教育真见效、见真效。

  依托高水平研究平台,明确“靠什么”的问题。目前,学校建有“黄河学研究院”等省级、校级黄河研究与服务平台10个,其中“黄河学研究院”获批“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黄河流域生态循环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和“黄河文化与区域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学校黄河文化传承指导中心”入选全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指导服务平台。依托研究平台及11个相关学院的学科资源,学校系统开展黄河学基本理论研究与体系构建研究、黄河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研究工作,为推进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提供学科资源和团队智慧,为打造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研究与育人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广泛开展调研论证,解决‘进什么’的问题。适应黄河学学科交叉的特点,整合11个学院的学科资源开展集体攻关,明确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项目的实施主体。举办首届高校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广邀沿黄高校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文化、黄河文化育人体系、教材建设等命题进行研讨,广泛凝聚学术共识。举行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研讨会,组织相关学院院长和学科负责人围绕项目实施与推进进行研讨,全面摸排黄河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及人才储备等情况,梳理各学科蕴涵的黄河元素,初步确定项目顶层设计。开展全方位主题调研,围绕对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的认识,进课程教材的需求、建议与路径等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面向省内外沿黄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治理机构、相关产业企业等多元群体进行全面调研,为形成项目实施方案打下基础。制定《聊城大学推进“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明确包括打造特色通识及专业课程、编写系列教材、举办系列课程讲座和论坛等工作内容,为项目实施推进绘出“施工图”。

  建设课程教材体系,解决“怎么进”的问题。建设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区域特色课程群与教材群,挖掘各学科的黄河特色育人资源,形成涵盖通识课、专业课与选修课,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集黄河民俗、黄河经济、黄河音乐、黄河美术、黄河历史、黄河环境保护、黄河智能治理等内容多维融合的课程与教材体系。确定课程教材建设重点与突破口,在原有19门黄河特色通识课程、5部特色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黄河地理与生态保护》《黄河文化(山东篇)》《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导论》3门高水平线上通识选修课程并同步建设配套教材。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创建“沿黄高校黄河教育资源库”网络资源与共享平台,推动课程与数字化教材上线,丰富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技术助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推进黄河文化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推进黄河文化“进课堂、进头脑”,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聊大特色育人格局。设置专项教研经费,投入项目教改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经费共计390万元,用于支持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项目建设。

  加强校地企协同联动,解决“部门何为”的问题。建立校校、校院协同合作机制,携手齐鲁工业大学等4所院校组成的项目主持团队,依托各自优势,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定期召开推进会,交流工作进展;加强与菏泽学院、德州学院、滨州学院等合作学校的交流,深挖各高校在黄河文化研究中的特色资源,协同兄弟高校融入课程教材研究,形成建设合力;加强与黄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浪潮集团、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特色机构、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不断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产出高质量科研与文化成果,积极为黄河人才培养,黄河文化、黄河精神传播普及弘扬贡献力量,为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提供解决思路、探索实践路径。

( 审核 刘丙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