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电分析传感团队在肿瘤标志物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电分析传感团队在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领域又取得新的研究突破,在分析化学领域顶级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4)上发表题为《Distinguishable Magnetic Reporter Coordination with Buoyancy-Magnetism Separation for Immobilization-Free Dual-Target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ing》(基于磁悬浮分离技术构建免固定双目标物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均相生物识别实现肿瘤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新路径( Anal. Chem. 2024, 96, 21, 8365–8372)。这是该团队自2022年以来在该期刊发表的第三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本文开发了一种磁浮协同介导免固定电化学免疫传感平台,能实现双目标肿瘤标志物的同时精准检测。该研究以临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为肿瘤标志物模型分子,以浮力介导双目标识别耦合磁性驱动电信号报告,以溶液相替代电极界面特异性免疫识别反应,可实现免外力生物识别分离目标,有效提高生物反应速率与生物识别效率,大大降低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提高诊断准确率。该策略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双目标定量方法,而且有望为免固定电化学传感在即时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
该研究成果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硕士研究生谢亚荣,潘慧晶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马荣娜副教授,王怀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聊城大学科研启动基金以及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队项目的大力支持。
该团队立足分析化学,聚焦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诊治中分析测试相关关键科学问题,致力于发展新型的生物分子与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分析新方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IF="7.4)、《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IF="12.6)"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IF="8.4)、《Lab" On a Chip》(IF="6.1)等国际权威期刊。
(审核 孔祥晋)
聊大要闻
-
校工会(妇委会)举办第二期“桃李芳华”湖畔沙龙活动2025-09-17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约旦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仪式顺利举行2025-09-16
-
聊城大学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2025-09-16
-
《环球时报》(英文版)专版报道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工作2025-09-16
-
聊城大学51名志愿者获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考核等次优秀表彰2025-09-15
-
聊城大学召开2026年预算编报工作部署会2025-09-15
-
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圆满结业2025-09-15
-
聊城大学举办援疆实习支教研究生AI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025-09-14
-
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大学举行2025-09-14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级学生军训团编成会议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