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绘黄河: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对黄河文化内涵与地位的认识,推动黄河学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10月21日,由我校与山东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图绘黄河: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明海代表学校致辞,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朱振华代表学会致辞。
来自江苏、山西、天津、河南、北京等六省24所高校的30位青年学者参会,共享了一场关于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想盛宴。会议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传统街区、木版年画、碑刻书法、村落文化、地方戏曲、民间美术等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专题讨论,旨在共同探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贡献新生代的学术力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聊城大学就开始黄河流域民俗学领域的各类文化遗产研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就被省文化厅遴选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017年又被省文旅厅批准建设山东省“民间美术资源保护与研发”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2020年以来又先后获批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主导下,我校进一步优化整合学科资源,成立了黄河学研究院,并被山东省教育工作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学校黄河文化传承指导中心。经过近30年的守正创新,我校已初步构建起了颇具区域特色的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学术平台群,成为山东省内黄河学研究的主阵地之一。
(审核 张兆林)
聊大要闻
-
校工会(妇委会)举办第二期“桃李芳华”湖畔沙龙活动2025-09-17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约旦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仪式顺利举行2025-09-16
-
聊城大学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2025-09-16
-
《环球时报》(英文版)专版报道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工作2025-09-16
-
聊城大学51名志愿者获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考核等次优秀表彰2025-09-15
-
聊城大学召开2026年预算编报工作部署会2025-09-15
-
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圆满结业2025-09-15
-
聊城大学举办援疆实习支教研究生AI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025-09-14
-
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大学举行2025-09-14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级学生军训团编成会议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