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发布聊城大学:运河研究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编者按】6 月14 日,山东省教育厅战线联播栏目以《聊城大学:运河研究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题,发布我校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发挥优势开展运河学研究,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学术智慧与力量的经验做法。
聊城大学:运河研究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河研究的学术文化支撑作用愈加重要。聊城大学作为运河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和领先力量,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建设共享文献资源、提供文旅决策咨询、普及运河文化知识等举措,主动投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学术担当。
一、开放文献资源,为繁荣运河文化提供学术支撑。
开展运河基础研究,出版综合性学术刊物《运河学研究院》,承担“京杭运河文献整理与研究”“明清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等国家级课题25项,出版《中国运河历史文献集成(80册)》《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等著作40余部,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为繁荣运河学术贡献力量。建设国内首个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平台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聊城大学共建,包括运河动态、运河文献、运河智库三个子模块,涵盖运河政策法规、运河专书、民间文献、档案文献、舆图文献、运河百科等内容,满足各界地方文化建设、学术研究、资料查阅等需求。建设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持续广泛开展田野调查收集运河遗存,建成古籍、碑刻、家谱、运河名家名著、贡砖等十余个展室,形成了鲜明的展陈特色,成为展示运河文物文献、宣传普及运河文化的重要平台。
二、发挥智库功能,为推动运河文旅融合贡献学术智慧。
发布《中国大运河蓝皮书》,蓝皮书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考察,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蓝皮书每年发布目前已出五本。发布我国首部《中国大运河年鉴(2022)》,《年鉴》分为水利工程、航道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七个部分,全面细致反映中国大运河年度总体情况,填补了该领域专题研究与社会服务空白。发挥智库功能,参与国家发改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受省发改委委托编制《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方案》;山东社科智库沙龙重大调研咨询报告《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获时任原山东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批转省文旅厅等部门调研落实;受聊城市文旅局委托编制《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方案》《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工程规划与建设方案》、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展览大纲设计工作顺利结项,充分发挥研究院服务运河国家战略的智库功能。
三、普及运河知识,为传承运河文化凝聚社会共识。
积极传播运河知识与运河文化,开设运河文化公开课,《古往今来话运河》上线国家“爱课程”慕课平台,开设包括运河民俗、运河与文学、运河民间信仰等20余门运河学特色通识课,面向师生全面推介运河文化知识。编写系列丛书,同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编写《山东运河文化丛书》,承担其中8本论著编写工作,《丛书》系统完整通俗地讲述了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内容涵盖漕运、美食、民俗、诗文、名胜古迹等20个方面,全方位服务山东省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发挥学术影响,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理论版)开辟运河研究专栏,从大运河生态效益、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入论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举办大运河文化研讨会、世界运河沿岸景观发展国际会议等学术论坛,助力提升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影响力。参加山东广播电视台《江山多娇——探访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融媒直播》等电视节目,向社会大众推介生动鲜活的运河文化。与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合作编著《中国大运河文化读本》,助力党员干部提升服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知识素养。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