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科研成果
近日,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国际顶级期刊《复合材料B:工程》(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基于近场动力学的随机取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力学性能异质粒子模型》(A novel heterogeneous-particle model based on peridynamics for flexur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ndomly oriented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的研究性文章,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屈鹏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复合材料B:工程》是中国科学院JCR分区下工程技术领域的TOP期刊、1区杂志,2022年最新IF影响因子为11.322。
该论文基于非局部思想,运用近场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异质颗粒模型,用于研究随机取向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弯曲力学性能。与传统有限元方法不同的是,该模型通过求解空间积分方程描述物质力学行为,避免了基于连续性假设建模和求解空间微分方程的传统宏观方法在面临不连续问题时的奇异性。同时,该模型兼有分子动力学方法和无网格方法的优点,突破了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在计算尺度上的局限,在宏/微观不连续力学问题分析中表现出较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模型中异质粒子的构建有效地表征了材料的介观结构,如纤维的随机取向和带的厚度。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弯曲断裂形态,精准预测了弯曲力学性能,并有效地捕捉了弯曲性能的分散特征。
该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项目资助。其中日本JSPS基金是与德国洪堡、欧盟玛丽居里等基金齐名的、在国内认可度较高的国际基金。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项目每年录取人数为230人,录取比例为10%。在该基金的资助下以及聊城大学的支持下,屈鹏在东京大学开展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与东京大学的相关老师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东京大学为该论文合作单位之一。另外在以上基金的资助下,屈鹏围绕纤维复合材料的近场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先后在《Composite Structures》(Top期刊)、《Composites and Advanced Materials》、《Fibers and Polymer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Polymer Composites》等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审核 郭宏亮)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与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5-07-10
-
一金三银!以聊大学子为主力的“山东水师”创我省历史最好成绩!2025-07-09
-
聊城大学召开学生公寓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动员会2025-07-08
-
聊城大学召开纪委全体(扩大)暨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2025-07-07
-
聊城大学在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斩获佳绩2025-07-06
-
我校计算机学院荣获2025年度中国仿真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25-07-05
-
学校召开微专业建设工作交流会2025-07-05
-
“学术山东2025:社会科学名家指导课” 活动在聊城大学举行2025-07-04
-
关延平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指导工作2025-07-04
-
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报道聊城大学清廉学校建设做法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