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4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学习研讨会,深入探讨新要求下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视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子平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切实解决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命题,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断努力奋斗。
思政系陈兆芬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广大青年成长、牵挂思政课大课堂、关注哲学社会工作发展三方面谈了感受。她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勇挑立德树人重担,把握思政课的本质,用心、用情、用力,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育人大课。
“概论”教研室郑继江副教授就“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论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把“讲深、讲透、讲活”确立为讲好思政课的本质要求,“讲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讲透”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阐释道理,增强理论的穿透力和说服力;“讲活”要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道理呈现出来,把道理本身学活用活。
“基础”教研室刘行玉副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关键”,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表示,“重视不重视”强调的是“态度”,“适用不适用”强调的是“方法”,“做得好不好”强调的是“效果”,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评价思政课的主要标准,同时也是指导思政课改革的方向。
“原理”教研室姬长军教授从社会、教师和思政课教学持续性三个层面谈了体会。他表示,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要以“讲道理”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知识,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在性、真理性和实效性,把思政课讲成让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纲要”教研室邓广副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重视,极大鼓舞了青年思政课教师,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理解深、理解透、理解活”思政课知识,积极探究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审核 刘子平)
聊大要闻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5-06-24
-
聊城大学教育硕士援疆支教团载誉凯旋2025-06-24
-
聊城大学尹蕾教授在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申报研讨会作典型发言2025-06-24
-
首届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2025-06-23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2025-06-23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理论学习2025-06-23
-
聊城大学曲枫教授参加2025年北极大学联盟年会2025-06-23
-
聊城大学召开 2025 年本科招生工作会议 全力提升生源质量 2025-06-23
-
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气象局开启全面合作2025-06-21
-
聊城大学2025年“汉语桥”萨摩亚大学生来华团组开营2025-06-21